当前位置:文旅地产网科技顺丰的“中年危机”
顺丰的“中年危机”
2024-01-27

光环褪去的顺丰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?

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锌刻度”(ID:beefix),作者 高智,编辑 李觐麟,36氪经授权发布。

核心看点:

1.资本市场对顺丰控股的溢美与追捧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月,之后态度慢慢转冷,顺丰控股也开启了为期2年的下跌之路。

2.单枪匹马的顺丰控股,碰到了成长天花板。

3.没有新鲜血液、没有屈指可数的互联网流量入口支撑,仅靠挖掘自身资源,怎么折腾都无用。

顺丰法人变更,不再由创始人王卫担任。王卫的顺丰可谓流年不利,千亿元市值大幅缩水、净利润同比下滑、电商业务难见成效、护城河越来越窄……光环褪去的顺丰为何沦落到如此地步?

1 从“明星”到“弃儿”

遥想2017年2月24日,顺丰控股借壳上市,首日市值就达到2310亿元,3月1日创下73.48元/股历史高点,市值约为3061亿元,一跃成为当时中国第五大互联网公司,仅次于腾讯、阿里巴巴、百度和京东。

那是何等的风光,王卫身家飙升至1500亿元,低于当年世界各国GDP排行榜中第99名欧洲的爱沙尼亚(1616.81亿元),高于第100名非洲的莫桑比克(1327.75亿元),真可谓富可敌国。

激情过后是厌倦。

资本市场对顺丰控股的溢美与追捧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月,之后态度慢慢转冷,顺丰控股也开启了为期2年的下跌之路。

截止3月5日顺丰控股市值约为1625亿元,下跌幅度为46.91%,这还是赶上近期股市估值修复行情的结果,若按1月31日历史低点29.85元计算,市值约为1319亿元,下跌幅度约为56.91%。

而同期中小板指数下跌幅度仅为个位数,这锅不能由“行情不好”背。

究其原因,不外乎三点。

业绩糟糕。顺丰控股上市后的业绩增长速度不断令资本市场失望,2018年业绩快报更是糟糕透顶,营业收入增速虽然同比还未正,可净利润(45.56亿元)同比增速却为-4.57%,这是前所未有的境遇。

反观申通快递与韵达股份公布的2018年业绩快报,一个净利润为20.45亿元同比增长37.46%,另外一个净利润分别为26.60亿元同比增长67.34%。

而顺丰控股披露的2019年1月简报显示,业务量为4.09亿票同比增长27.41%,这个增速低于韵达股份的35.60%、圆通速递的36.13%、申通快递的42.96%。

对比之下,资本市场无情也可释然。

疯狂融资。顺丰控股已发债融资20亿元,定增融资78.22亿元,又拟发债融资160亿元,从资本市场套现。

公司要发展壮大融资也无可厚非,然而融资的钱看不到成效与寄望,就变成“毒药”,资本市场自然唯恐避之不及。

执着减持。公司高管、股东密集减持了33.9亿元,又不断公告减持计划,虽然有的后续计划因股价太低没有实施,但割韭菜的心思确实不讨人欢喜,毕竟中小股东也会用脚投票。

2 前有标兵,后有追兵

为何独独顺丰控股的业绩糟糕呢?前有京东物流作为标兵,后有三通一达作为追兵,顺丰控股面临巨大的围追堵截压力。

高品质不再独享。在快递业务野蛮生长的年代,顺丰控股凭借高品质获得口碑,进而凭借口碑构筑了公司护城河,然而高品质并不具备唯一性、稀缺性,极为容易被复制。

时效方面,行业进步最为神速,申通快递的“24小时次日达”、中通快递的“次日达”等都可媲美顺丰控股,后者不得不推出“即日到”,然后很快圆通快递等竞争对手也跟上脚步。

细节方面,行业已形成标准化,甚至部分公司还推出了贴心服务,例如快递员上楼可提供“带垃圾下楼”服务、大件快递可提供“送货上楼”服务等。

安全方面,顺丰控股的对手为京东物流。京东物流此前仅仅为京东生态系统服务,对顺丰控股并无威胁,然而随着其口碑深入人心,不知不觉也诞生了自己的野望。

2017年9月底,京东物流与网易严选达成合作,顺丰控股不再吃独食,双方围绕网易的高端商品展开了激烈厮杀。

这仅仅是一个开端,能抢第一个就能抢第二个、第三个……

除了B端,C端京东物流也没有放过。

2018年10月,京东物流正式推出个人快递业务,采用全自营的模式,定位中端个人用户,不过仅限于北上广三座城市。

当然,短期内无法取代顺丰控股的地位,然而随着涉足的城市数量提升、京东+腾讯的流量鼎力支持,未来就不好说了。

毕竟,这是一场不对称战争,京东物流可以抢顺丰控股的客户,而顺丰控股却抢不到京东物流的客户,此消彼长注定是场悲剧。

而另外一个著名的阿里巴巴生态体系,倾心打造的是菜鸟网络,尽管顺丰控股为该网络成员,但并没有掌握主导权,甚至一度与阿里巴巴交恶,双方和好后心中的芥蒂真的会消融吗?

单枪匹马的顺丰控股,碰到了成长天花板。

3 转型之路艰难

外部压力转换为顺丰控股的焦虑,主动谋求转型渴望稳固护城河、拓展新业务,然而转型之路不会一帆风顺。

砸钱稳固护城河。为了稳固护城河,顺丰控股做了两件事,一是大手笔收购,二是砸重金进入航空货运领域。

斥资17亿元收购新邦物流71%股份涉足重货业务,斥资55亿元收购德国邮政敦豪集团中国业务涉足供应链业务,与美国供应链巨头夏晖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,涉足冷链物流。

这一系列操作皆为扩大业务范围并无不妥,只不过消耗了大量现金流,造成部分财务数据同比难看,且由于时间短新业务暂见不到成效。

顺丰控股为国内第一家拥有航空货运机场的物流公司,当前拥有52架飞机,提高了服务的竞争力——1971 年联邦快递成立,其抓住前辈UPS没有航运的短板,首创“次日达”模式,从而一跃成为国际物流三巨头之一。

然而这种竞争力优势无法长时间持续。

京东物流与江苏省南通市政府合作共建全球航空货运枢纽,而全货机航班则是与天津航空合作实现;圆通速递与浙江省嘉兴市政府合作共建全球航空物流枢纽,而圆通航空拥有12架全货机……

与国际物流三巨头相比,国内物流公司还有很大成长空间,三巨头的全货机数量都超过400架,营业收入都超过500亿美元。

随着玩家一个接一个入局,天空的“物流之战”已在悄然中萌芽。

尝鲜电商。王卫曾言:“我一直认为,靠出卖劳力搬货不是顺丰的终极宿命,接下来我们的赚钱模式要从手脚过渡到嘴巴,从体力转向脑力,从注重公司品牌形象转向开始重视员工个人形象品牌。”

换而言之,想做高利润业务。

顺丰控股创办了顺丰优选、丰E足食、嘿客等电商平台,尝鲜海淘、无人货架、O2O等新业务,这些电商项目有的不温不火,有的无疾而终,反而拖累了业务。

顺丰控股真的没有“电商基因”吗?

上述尝鲜皆围绕顺丰的基本盘展开,欲图打造自身的闭环系统,然而其体量不足以支撑宏伟的梦想,没有新鲜血液、没有屈指可数的互联网流量入口支撑,仅靠挖掘自身资源,怎么折腾都无用。

如今,顺丰控股不断做加法的转型之路令人迷惑,未来的出路到底在哪儿?

请上wydclub.com主页获取更多内容。如您发现无忧岛网文章页面内容过少的话,请检查浏览器拦截设置是否正确